2019年,嵐關鄉茶海村以500畝以上壩區為突破口,因地制宜,整合閑置土地,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,目前,蔬菜已大量上市。
在海拔近1300米的甕安縣嵐關鄉茶海村的綠色蔬菜種植基地里,近300畝的綠色無公害高冷蔬菜在春節前已經上市了,因為這里海拔高,氣溫低,晝夜溫差大,加上冬季長期籠罩在濃霧當中,使這里的蔬菜口感非常的清甜,而且顏色也非常好看。
走進嵐關鄉茶海村蔬菜種植示范基地,近300畝白菜、大頭菜、青菜等長勢喜人,綠油油的白菜在田地里排列整齊,幾名村民正在地里采摘白菜。
嵐關鄉茶海村耕地面積1400余畝,平均海拔1270米,由于海拔高,氣溫低,冬季土地大多處于閑置狀態。針對這種情況,村支兩委結合嵐關鄉茶海村氣候條件,以500畝壩區為突破口,大力調減玉米種植,推廣“一地多用、一年多季、一季多收”模式,合理利用土地資源,提高土地產出效益。2019年,嵐關鄉發展綠色無公害“高冷”蔬菜,現在蔬菜已大量上市。
嵐關鄉茶海村村委會主任王觀錦告訴記者,“為了讓茶海村的土地不再荒涼,經過村委會研究決定成立成黔合作社帶領老百姓種植蔬菜。”
當前正值蔬菜上市季節,村民們每天在蔬菜基地務工,增加收入。村民陶貴珍告訴記者,蔬菜種植和采摘都需要工人,大家在蔬菜基地務工,每天可以收入80元,一年可以收入一萬多元。
下一步,嵐關鄉茶海村還將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,強化產銷對接,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,實現全面小康。“村支兩委計劃在2020年春天結合500畝以上壩區建設蔬菜大棚200余畝,并以群眾土地入股的形式,把壩區1400畝的土地全部整合起來種植蔬菜,面對貴州和廣州市場進行銷售,帶動全村群眾增收致富。”王觀錦說。
近年來,嵐關鄉采取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發展模式,通過企業帶動、合作社管理經營,春夏季以發展高質量煙葉為主,實施種植烤煙、中藥材等;秋冬季以種植蔬菜為主,進一步激發群眾發展產業積極性,加強產銷對接,促進群眾增收致富,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,助推鄉村振興。